今天看到一篇博客提到,一些反对全球化的人士,曾经抗议麦当劳的普及,今时却认为麦当劳有家的味道,温暖的感觉。如果不是这两年长大历事,我也许还不能体会这种温暖。
第一次有所体会,是在水房听同学说,她认识一个同龄人,由于父母反对她在北京漂泊,不帮她担负房租,她只能每夜睡在肯德基里。在成都时,某天我和母亲因为要早起赶车,凌晨五点就到了街边。我看到有好几个人在肯德基的餐位上熟睡,其中一位的身旁还有一辆电动自行车。我猜想,他也许下班后,就骑着电动车过来了。肯德基不仅接纳了他疲惫的身躯,还允许他的坐骑进入。24小时快餐,原来包容了城市的无家可归者以及他们的廉价交通工具。
我在大学附近各种商业中心的用餐次数变多,渐渐体会到,在北京这样的城市,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价格已经很公道了。且不论饮食结构是否均衡,毕竟,你用15元的午餐价格可以买到足够的肉和水,比学校里的脂肪渣子和过硬的水强过许多。
去年某个朋友夜间急病,我和几位同学在急诊室看护他到凌晨,觉得腹中空空,于是去了医院对门的麦当劳买来鸡块果腹。今年开学不久,我自己也因突发肠痉挛进了急诊室过夜,在同样的地点,陪我的朋友也去了同一个快餐店吃饭。
这两次经历后,我对24小时快餐和便利店都怀着感激,他们和医院夜班的护士一样守护着城市里遭遇痛苦的人们。同时,因为他们的口味和质量都有统一标准,没有“新店比老店的差”这一说,令受到困扰的都市人省去了考量之虞。虽然有人讨厌满街都是洋快餐,但在窘迫的时刻,无论你身处何处,只要在市里,你所在的社区一定有一家麦当劳,肯德基或者711的大门为你敞开,令人不得不感动。
说到这里还得说说方便面。上学期由于修了一门食品安全课,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方便面的学术资料,才知道,原来这种被诟病为“不健康”的廉价食品,常常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成为重要口粮,因为它在灾区艰苦的条件下亦方便运输,保存,和食用。
快餐不健康虽然该改进,但他们24小时的开放,和“卑贱”的特性,常能为人雪中送炭,这难道不是商业化的今天,难能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么?基督徒的祷告中常说感谢神赐予饭食,我想,这饭食一定是包含24小时快餐的。